分享缩略图
从上海车展看中国汽车业三大新特征
来源:东方网 2025-04-29 06:21:18
大字

编者按

车展是汽车产业的“风向标”。全球汽车业正走过转型发展的中场,进入智能化竞逐的下半场。在中国汽车业一季度交出满意答卷后,在经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再思考后,今年的上海车展又展现了何种魅力?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在车展能洞见哪些产业变革带来的活力和气象?获得哪些趋势性的启示?本报今日推出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在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2025上海车展全面展示世界汽车工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突破,呈现出汽车业发展技术快速迭代、跨界融合促新生态加速构建、全球化布局持续等阶段性特征。

快:技术迭代产业升级

创下展览规模新高的2025上海车展将目光聚焦“创新”。

“今年上海车展除了规模创新高之外,众多展品还进一步展现了汽车企业在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中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及应用,充分体现了智能化下半场的特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在车展期间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也表示,汽车产业已经加速进入到以低碳化融合、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演进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他表示,在各领域关键技术成果的共同支撑下,我国乘用车新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提前三年完成了每百公里4.6升的规划目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5.4%提升到2024年的接近41%,L2级辅助驾驶系统搭载率也由2020年的不到15%提升到2024年的57.3%。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梁锋华在车展上表示,技术进展不断加速,产品进化时间在不断缩短。“从最早的L0级到L1花了30多年,从L1到L2花了20多年,从L2到L3的过程可能就会缩短到8至10年之内,未来从L3到L4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在车展分享会上对记者表示,Momenta的车型搭载量以跨越式节奏增长,第一个十万辆搭载用了两年时间,第二个10万辆搭载只用了半年时间,预计今年5月内将完成第三个近10万辆的搭载。

技术的加速迭代带来汽车业智能化“下半场”的加速到来。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由41.5%提升至51.1%,驱动力之一便是智能辅助驾驶的密集上车。

本次车展上,一辆辆搭载新技术的车型、一场场技术发布会和技术合作签约仪式都展现出这个阶段产业的技术特征。在经历数年的研发投入与场景试验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高速NOA、自动代客泊车(AVP)等功能纳入量产节奏,从材料到设计,从工艺到制造,新能源车高能化、安全性、轻量化等技术也在加速推进中。从车规级高算力芯片上车,到激光雷达系统普及、纳米波雷达升级,再到舱驾融合交互、数据闭环算法体系成型,产业技术正在加速转向“实际落地”。

跨国车企对这种“快”也感受颇深。车展上,外企高管几乎都会提及“中国速度”,认为这是赢得市场竞争的一大关键因素。日产汽车公司就表示,在“中国速度”上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方法。为了确保产品持续超越客户的期待,公司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把产品研发的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

深:跨界融合特征凸显

如今,跨界造车已不再是新鲜事。本届车展上,汽车界和科技界融合的特征已经十分清晰。

通过赛力斯、长安、奇瑞等车企的深度合作,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得以大规模落地应用。鸿蒙智行旗下“四界”新车型均已进行了一轮更新迭代。由华为和江汽联合打造的百万豪车级别的尊界S800在上海车展亮相,新车采用“L3级智能驾驶架构设计”。上汽集团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新品牌“SAIC尚界”也在车展亮相。而在车展前夕,鸿蒙智行已完成了问界M8、享界S9增程版的上市,以及尚界品牌的发布。

跨界融合的趋势在跨国车企战略中更为明显。为了跟上“中国速度”,不少跨国车企选择了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宣布与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智已等多家车企进一步战略合作。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也在展会期间表示将携手Momenta,日产N7就搭载了由Momenta提供的L2级辅助驾驶。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车展发布会上表示,日产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领先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帮助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专为中国复杂多样的路况量身打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也是中外合作的成果,由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国产车规级AI芯片厂商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研发,将为未来L3及以上级别解决方案的迭代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本次车展中新增了不少汽车供应链上的国外科技企业。3M、英特尔等首次参展,并表示将继续与中国车企展开合作。

3M此次带来综合性的汽车材料科学解决方案。3M交通运输产品平台全球研发副总裁MarkGehlsen对记者表示,公司非常关注中国将于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并准备了多种解决方案。3M先进材料与交通运输产品平台全球总裁AmyMcLaughlin表示,3M在中国有本地的研发团队并还在持续扩大中。中国在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非常具有创新性,因此也能帮助全球市场实现降本增效的创新和制造。

远:本土化与全球业务协同联动

在多年的汽车技术沉淀积累后,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发生质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外车企实力对比也在悄然发生结构性变化。

车展期间,记者注意到,跨国车企的本土化战略更加坚定,实施速度更快;而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决心也始终未变。

在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宝马、奥迪、安波福、大陆集团等跨国车企和供应链巨头通过首发本土化产品,公布重磅投资计划,传递了深度参与中国市场、长期深耕的决心。

汽车供应链跨国企业安波福表示,正以国产化为目标,全面完善本土供应链配套能力。马智欣在发布会上表示,日产计划到2026年底对华追加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开发各种新产品,同时加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

跨国企业还更多考虑如何通过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全球业务协同联动,最终实现其全球化目标。3M喊出“在全球,为中国”“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三大口号,日产在两年前就与东风集团启动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很多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出海的初心和目标没有变。车展期间,上汽集团发布了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未来三年,上汽将打造17款全新海外车型。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