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时间里,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伴随着驾驶辅助和续航里程一起内卷的,还有车内语音控制,国内各个厂商在语音控制方面内卷的程度和达到的高度,都已经非常高了。尤其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在语音控制这一块,几乎已经做到了整车控制,除了不能调节开关车门、启动/关闭车辆能源之外,剩下的很多操作,都能通过语音控制完成,基本上做到了所见即所得,而且识别和执行的精度都非常高。
厂商这么卷技术,且车内智能语音智能控制的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我们却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坐别人的车,哪怕这些车有智能语音控制功能,司机也很少用,很多时候都是低头在中控屏上“捣鼓”,这么反差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厂商卷智能语音控制压根就没有意义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说,卷智能语音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内卷环境下,卷驾驶辅助,可能有安全风险,之前多起事故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卷续航、充电,很多人又担心车辆自燃、电池损耗过快!唯一卷车内语音,几乎没有任何安全风险,因为主机厂和供应商在进行代码编辑的时候,完全可以将有安全隐患的指令进行隔离,比如开启车门等,所以只要技术能迅速迭代,可以大胆放心卷。
对于个人来说,语音识别还是非常好用,且具备一定的依赖性,因为随着很多新能源汽车“一屏包所有”,车内很多常用的功能,都被集成到了中控屏里,有些甚至被整合到了二级菜单里面。所以在开车的时候手动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在车速比较快,或者路况相对复杂的路段,在这个时候,使用智能语音控制,能很快找到相应功能并执行的,比如调节空调温度/风量,开关天窗遮阳帘等等。所以一个人开车或者自己本家开车出门的时候,小编使用语音控制的频率非常高。
但是如果驾车带着其他的朋友或者同事出门,很多司机就有点“羞于”使用智能语音控制了,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担心“社死”。对于很多人来说,开车上路,除了和非常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出门,和其他不是很交心的朋友同坐在车上,多多少少会有点放不开的感觉,那么在这么时候,高声大嗓的使用语音控制,有些小伙伴就张不开嘴。而且有些小伙伴会觉得,自己在车上使用语音控制,就是在向同车的乘员“炫耀”车子的新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权衡之下,还是老老实实在中控屏“捣鼓”吧。
当然了,也有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司机朋友,多多少少还是接受不了在车上“大呼小叫”,容易破坏自己稳重的“人设”,而且有些智能语音系统的触发词汇相对固定,而且还不太能识别方言,不如那些具备“思考”能力的AI智能语音系统那么有联想能力,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司机朋友们来说,也不是非常友好。
所以本质上来说,虽然现在智能语音程度的段位已经很高,但是看到大家广泛使用的情况很少,本质上还是一种视觉误差,那就是眼睛欺骗了我们,因为很多司机在自己开车或者和非常熟络的亲友开车出门的时候,还是会习惯于使用语音控制,因为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语音控制系统真的非常好用,特斯拉可能是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