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之上, 别克“全华班”力推至境, 能否后来居上?
来源:中新社 2025-04-29 01:43:40
大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这几年的合资车企,会因为自己小看起步阶段的中国新能源车企而后悔;但合资车企的“重新起步”,也不应该小视。

上海车展前夕,“致敬生活——2025别克品牌日”正式举行,这是一场不寻常的发布会,因为它代表着主流合资车企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

01、如何具备“体系竞争力”?

在新能源时代,传统合资车企为什么跟不上节奏了?

原因众多,但最核心的原因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与动辄拿出一整套核心架构的国产新能源车企相比,合资车企时不时拿出的小突破像是散兵游勇。

很明显,它们需要的是“体系”能力,而不是单点突破。

汽车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个造车平台的投资额动辄在百亿以上,大型合资车企一般都有多个平台。

以别克汽车为例,它就先后打造有诞生了君威、君越的通用E2XX平台、诞生了别克昂科旗的通用C1XX平台、诞生了别克Electra E5、E4的奥特能纯电平台。

2024年8月,卢晓接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后很快发现,这些平台在技术和性能上不乏亮点,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导致投入产出比相当低,规模也始终上不去。

2024年,别克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8.8万辆。

与此同时,卢晓还发现,这么多的平台,给别克带来了决策机制偏长的问题。

国产新能源车企几乎半年就想推一次新车,这个节奏,当时的别克是跟不上的。

这种状况,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这次品牌之夜上,别克正式发布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这是合资品牌推出的首个立足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整车架构。

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它是由别克中国本土团队开发。

这样的架构整合了别克在动力域、智驾域、智舱域、底盘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成果,目的是让别克新能源的各个板块形成合力。

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在动力域上的主要成果,是全新升级的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它支持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模式,前驱、后驱、四驱三种驱动形式,以及轿车、MPV、SUV三种车身,适配别克旗下各种不同的车型。

与此同时,别克还与宁德时代联手打造了行业首发的6C LFP超快充电池,支持全域900V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640kW,充电10分钟可增加350km续航。

在辅助驾驶方面,别克与Momenta深入合作,融入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2025年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实现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在技术路线上,别克选择是目前主流的融合感知路线,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进行三重定位。

按照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的说法,别克在合作的同时,还加入了非常多的安全冗余设计。

智舱域方面,别克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了智能大健康座舱,率先搭载全新的高通8775芯片,同时还有端云融合的AI大模型中枢,可以为用户提供多场景的主动服务。

与此同时,50英寸AR-HUD、多姿态零重力悬浮座椅等配置也没有缺席。

底盘域方面,别克全新一代智能底盘采用RTD可变阻尼减震器,可以根据路况信息的变化对悬架的高低、软硬进行毫秒级响应,此外路面预瞄系统也可以进行OTA升级。

动力、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底盘,解决了这些核心问题,一款新能源车型的“框架”就基本立起来了。

用卢晓在品牌之夜上的话来说就是,客户需要什么,别克可以在最适配的架构上用最快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

02、高端子品牌为什么重要?

融合架构、技术体系,说到底是内部调整,有了这些之后,别克还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

本次品牌之夜上,别克正式发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它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重磅旗舰车型别克世家也一同亮相。

别克世家定位于百万级新能源MPV,预计会搭载纯电和插混两种动力形式,并且在2025年问世。

这次品牌之夜上,至境家族6款先导概念车悉数登场,并且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上市,形成庞大的高端新能源家族。

别克新能源概念车别克ELECTRA GS也首次亮相,这款车着眼的是未来,它代表着别克未来的设计语言和智电技术方面的探索。

别克直接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这并不令人意外。

过去几年的经验证明,合资车企基于现有产品体系,零敲碎打地推出一些油改电之类的车型,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也很难真正割舍与现有技术体系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品牌也不能一开始就陷入低端竞争的泥潭,合资车企并不擅长此道。

卢晓在这次品牌之夜上也提到,别克目前的ATP(平均成交价)已经达到20多万。

换句话说就是,高价值化才是别克这种合资车企更熟悉的赛道。

03、合资母体搭配全华班?

除了产品和技术之外,外界还在关注上汽通用的“身份”问题。

按照上汽与通用1997年签署的合资协议,双方的合资关系将在2027年6月份到期。

而在4月7日的股东大会上,两大股东都对上汽通用的未来发展表示了肯定。这里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资车企仍然很有竞争力。

卢晓认为,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双方的力量。

在将近30年的合资历史中,通用大多数时间都具有技术、生产工艺、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些优势并没有失去价值。

合资这个“母体”,将会成为上汽通用未来一段时间重新崛起的基础。

不过,在如何实现新能源转型这个问题上,上汽通用则更倾向于“全华班”。

卢晓直截了当地表示,上汽通用内部已经形成了共识:在中国一定要开发中国本土的东西,根据中国用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

这个选择是理智的,中国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市场,这里的潮流就是全球潮流,这里的技术走向也会决定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走向。

其实目前上汽通用95%的零部件都已经是国产,再加上中国团队和技术标准,它已经具备了实现反击的各种条件。

04、能否后发制人?

合资车企的转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中国市场上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仅为5%,而自主品牌已经飙升到了63%。

但汽车市场的竞争是长期的、全方位的。

别克品牌深耕中国几十年,有着良好的市场口碑、成熟的生产工艺以及遍布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品牌影响力仍然强大,在整个汽车行业内也有推动技术发展、主导行业标准的能力。

以动力电池安全为例,上汽通用提出了最高安全标准、最全面的安全策略、最硬核的技术、花最多的钱等几个原则。

上汽通用在电池开发、试验过程中遵循的是通用汽车的全球标准,各项指标远超国标。

电池包受碰撞后的抗挤压能力,国标要求100kN,而别克E5的电池包抗挤压能力是300kN;除此之外,它的盐雾试验时长是国标的20多倍,电芯温湿循环次数是国标的90多倍。

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表示,“电池安全”在上汽通用的内部设计上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甚至还提出了“不计成本来提升电池安全冗余”的口号,并将其定性为“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

这一点我深受触动,喊“安全绝不妥协”的企业很多,但别克是从研发设计根源以“一票否决权”的权重去推进研发工作的,而从此前我对别克E5奥特能电池包的拆解来看,事实确实如此。

这也十分符合我此前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安全是悬在智能网联汽车头上的一把利剑,始终都应该是车企推广各项技术、释放各种功能、展示各种场景的第一考量!

正如我在《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中所写,很多安全设计的使用概率虽然极低,但一旦用上了那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关键时刻!

不仅如此,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不着火、不爆炸的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2个小时,上汽通用汽车就是其中的强力推动者之一。

与此同时,它还解决了整车架构问题,并且确立了从中国用户需求出发打造产品的理念,实现“后发制人”并非不可能。

结束语

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如火如荼,中国车企以"毫末"之姿崛起,而合资品牌的转型亦需从"累土"重构“根基”。

这次沟通下来我认为,别克这次以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为轴心,整合技术、品牌与本土化战略,展现了合资车企少有的体系化觉醒——从散兵游勇到全域协同,从被动跟随到定义标准,试图用"中国速度"弥合与自主品牌的代差。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变革并非简单复刻新势力路径,而是以"全华班"研发与高端化破局,在安全冗余、工艺积淀与全球供应链中寻找差异化支点。

当合资车企放下身段深耕本土需求,将三十年造车底蕴转化为新能源时代的"后发韧性",这场马拉松或许才真正开始。

毕竟,汽车工业的终极较量,从来不是单点爆破的狂欢,而是体系力与时间复利的博弈!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