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个曾经把“驾驶乐趣”刻进DNA的品牌,如今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还能像老炮儿一样坚守初心吗?
这年头,情怀这玩意儿,值几个钱?
说白了,宝马也得吃饭,也得顺应时代。
但人家也不是那种“风往哪吹就往哪倒”的主儿。
你看,宝马的“Neue Klasse”平台,明说了兼容混动和燃油,这不是给自己留后路吗?
一方面,电动化是趋势,必须跟上;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有需求,不能一棍子打死。
你看,2023年11月,宝马还在沈阳扩建动力总成工厂呢,明摆着要继续搞燃油和混动。
你品你细品,这背后的考量可不简单。
宝马可能觉得,电动车这玩意儿,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充电桩也不够普及,续航里程也还是个问题。
与其一股脑儿扎进去,不如两条腿走路,稳妥!
光靠自己肯定不行,还得找盟友。
宝马找了宁德时代,一起搞电池技术。
这就像找了个可靠的供应商,保证电池的质量和供应。
另外,宝马还跟高通勾搭上了,要一起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现在谁家车没个自动驾驶,都不好意思出门。
说到这儿,就得说说设计了。
宝马的新一代车型,像iX3、i3、3系,都换了新脸,什么小“双肾”格栅、斜线日行灯、齐平门把手,看着是挺时尚的。
但总感觉少了点啥,你懂的,就是那种宝马特有的味道。
话说回来,宝马也在努力传承经典。
你看,M部门就说了,未来M车型还得是驾驶者导向,操控和乐趣不能丢。
这就像给老车迷们吃了个定心丸,宝马没忘本。
说起车型,那可就多了。
iX3,今年9月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年底前在匈牙利德布勒森的新工厂开搞。
i3,2026年亮相,有燃油版也有纯电版。
3系,继续在CLAR平台上混,还是2.0L四缸和3.0L直列六缸的老搭档。
X5,Neue Klasse设计风格,但底盘还是CLAR后驱,动力系统也挺丰富,有混动、插混和纯电。
还有1系,宝马说了,不会放弃小型车市场,纯电版和混动版都在路上了。
这些新车,能不能代表宝马的未来?
现在谁也说不准。
市场变化太快了,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从数据来看,宝马的业绩还不错。
2024财年,销量和利润都挺高,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领先奔驰和奥迪一大截。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有点拉胯。
销量下滑,份额下降,这可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可能有很多。
一方面,中国品牌崛起,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宝马的车型更新速度不够快,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宝马的定价策略,可能也有点问题,太高了,老百姓买不起啊!
宝马在中国市场,还得好好想想办法。要不然,再好的车,也卖不出去啊!
宝马的未来之路,就是一场坚守与变革的博弈。
一方面,要坚守“驾驶乐趣”的品牌核心价值,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又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趋势,不能被时代抛弃。
2022年3月,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公司年度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不相信纯粹的电动未来。”在BBA三家中,宝马可能是唯一一家公开表示对纯电动路线持保留态度的公司。
2023年4月,在上海车展期间,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Jochen Goller)表示,宝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电动车型,但同时也强调,宝马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将继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024年5月,宝马宣布与中国本土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能互联功能。
这些事件都表明,宝马在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务实的策略,既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又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宝马的未来,就像在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清晰而又充满未知。
它能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中,继续书写“驾驶乐趣”的传奇?
咱们拭目以待!
未来会怎样?那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