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上海车展印象: 消失的车企网红高管, 爆发的行业技术平权
来源:甘肃日报 2025-04-29 18:16:43
大字

2025年上海车展,竟然出奇地安静。媒体日头两天,没有模特走秀,也没有行业大佬前呼后拥呼啸往来,更没有往届“红配绿”之类闹剧上演。虽然我在某展台上偶遇了王传福的队伍,也是前呼后拥一大帮人,但几乎没有吃瓜群众追随围观更没有大呼小叫,老王也是很低调地戴着口罩,匆匆走马观花而去。往届车展围在车企大佬身边的追星族和气氛组们,也统统不见了踪影。

听说本次上海车展组委会为了防止车企大佬网红化,避免车展变秀场,事先做了大量工作,效果也很显著——好久没安安静静地看过这么一届舒服的车展了!

有一种感觉,从车展前收紧智驾技术的过度炒作,再到车展上杜绝车企高层网红式表演,对某些车圈流量大咖滥用流量支配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相关部门看不下去了。大概还是希望,流量的竞争应该回归到产品技术本身,不能滥用表演炒作以及氛围组,给网上流量没那么大的多数车企,也要有一定的流量权和呼吸权,也要给予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流量平权,可能比技术平权更重要。上海车展,让我们看到行业回归理性的开始。

不过流量平权是表,技术平权是里。作为一个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秀场,上海车展上,技术平权始终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车展上,我总结出了“三大平权”趋势。

第一大平权是油电同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汽奥迪全新奥迪A5L,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搭华为乾崑智驾的纯燃油车,能实现城市NOA领航。甚至为了不破坏整车线条,两组激光雷达被装在了雾灯区位置。这证明燃油车不再是智驾时代的旁观者。那么奥迪A5L是怎么做到的呢?据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奥迪A5L本身就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EE架构辅以千兆以太网,从底子来说,能支持智驾系统高算力低延时的通讯和能耗需求。这证明先进的EE架构并不是电车专属,新款的油车也一样能实现。二是华为和奥迪的工程联手开发了一个VMM模块,智驾系统将道路规划决策信号传给VMM,VMM整合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实施控制动作,就此将智驾系统和油车三大件之间的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克服了智驾系统和油车三大件之间无法协同控制的最大难题。看来油车无智驾,要成为历史了。

除了油电同智,第二大平权趋势,就体现在核心技术的平权。

长安汽车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自己的500Bar新蓝鲸1.5T燃油机,全面下放到了10万以内车型,是市面上唯二的500Bar超高压燃油机(另一款是第五代EA888 2.0T),领先整个行业。不过转眼我就在联合电子的展台上,看到了其展示的500Bar高压直喷技术方案(正在跟两家车企开发配套),包含喷油嘴、油轨、发动机控制器、动力系统域控制器等软硬件全套方案。主要用于混动系统。看来不管燃油机还是混动机,全行业逐步升级到高压500Bar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比燃油机,电驱动技术的发展就更让人大开眼界。虽然增程技术还被一些人视为简单落后,但挡不住市场的热情和供应商的积极性。也是在联电的展台上,我看到了一台其新开发的二合一增程系统,发动机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集成到了一块主板上(图中绿色板),轴向布置。不算飞轮的整个轴向长度只有196mm,总重量仅为32公斤,而且不用再在头上顶一个大包(控制器),径向尺寸也很小,整体尺寸非常紧凑,且能适配400V和800V平台。这种二合一增程器在博格华纳等企业展台上也有亮相。不仅尺寸小易适配,而且降低了物料成本,发动机和电机也更容易协同控制。所以,看到这种超高集成、高适配性和有可靠性和成本优势的增程系统,还认为它是简单落后的代表,那就是无知了。

还有一个高大上的技术在车展上走下了神坛——那就是分布式电驱。所谓分布式电驱,就是把两台电机集成到一个箱体里,让两台电机分别独立控制两侧车轮(所谓的扭矩矢量控制)。如仰望U8的易四方、极氪001FR等,是性能和极致操控的象征,搭载分布式电驱的车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但是本届车展不少供应商的展台上,都展出了成熟且更紧凑、更低成本的分布式电驱产品。例如博世的,双电机合计输出440kW/7300Nm,能适配纯电、增程、400V、800V等不同平台。相比比亚迪电机输出端的齿轮平行式布局,博世采取了行星齿轮进行传动输出,因此径向尺寸更小,看起来“更细”,适配性更好。

同样在华为展台上我也看到了类似的产品(也采用行星齿轮传动),但华为还展出了下一代结构更紧凑的分布式构型。如下图,两台电机组合在一起,轴向长度目测只有四十公分,跟一台单电机的尺寸相当。而且华为的强项是功率芯片和电控,能为客户提供全套的控制算法,只是目前还没能量产。

当我还在为华为下一代的分布式电驱啧啧称奇时,转眼就在宁德时代展台上看到了类似的产品。宁王旗下的时代智能,开发滑板底盘的,为了能让电驱系统适配滑板底盘内的狭小空间,开发了一套分布式电驱,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轴向磁通技术(可以把定子和转子看作是两个平行的盘子,磁力线跟电机轴平行,当定子绕组通过电流时,产生磁场驱动转子转动),因为定子和转子是薄盘而非圆筒造型,所以整个总成轴向长度很短,只有40多公分,能输出500KW的峰值功率(持续功率也能达到320KW),而且目前已经能量产。

如下图,后轴的分布式电驱、传动系统都被集成在底盘壳体内,整个底盘非常平整类似一张滑板,这就是滑板底盘。滑板底盘的优势在于高集成,能和车身的开发过程完全解耦,带来新车开发和制造流程的革命性创新。

技术平权,也体现在电池上。如今车企都在卷超充。比亚迪高大上的10C超充更多是行业标杆意义,但6C的超快充已经有望成为行业主流。在欣旺达的展台上,我看到了其专注超充电池的一系列相关产品——HEV电池,能量1.89度,已经能实现60C闪充70C闪放(我开的奇骏e-POWER正是欣旺达的电池,还是30C倍率,短短一年多已经提高了一倍)。对于插混和纯电车,欣旺达可以提供磷酸铁锂(密度180Wh/kg)和三元锂(密度240Wh/kg),均能实现10分钟充电10%-80%,峰值充电倍率能达到6C,平均充电倍率在4C左右(充电功率能达到450KW左右)。所以,只要你的预算充足,2C-6C目前市场上还是随便可选。超快充并非高高在上、只能少数人拥有。

第三个集中体现的,就是合资车企在智电领域的技术平权。合资车企过去被视为转型慢、落后的代表。但是这次一个典型的现象:合资车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在国内先进供应链的支持下,已经跟自主和新势力不再有明显差距。例如上汽大众的ID.ERA,大众首款增程车,Momenta智驾、8屏联动座舱、双腔空悬、EA211基础上开发的增程器,双叉臂+五连杆,再加上充满电车感的造型设计,和同场竞技的任何一款新势力电车相比,已经完全不落下风。前面说了上汽奥迪和华为联合开发的油车上的华为乾崑智驾,此外上汽大众还有大疆视觉方案、Momenta智驾、以及大众与地平线合资的酷睿程智驾方案,可选方案很多,将陆续推向市场。

另外像广丰铂智3X以14万价格买到“激光雷达城市领航”的市场定位获得成功后,铂智7又以“激光雷达+鸿蒙座舱”形象亮相。东风日产N7,超过4.9米的中大型纯电轿车,最低已经做到了12万以内,跟零跑、启源价格趋同。高配车型也给到了城市记忆NOA。马自达EZ-60,除了马自达历史上首次用上了CDC可变阻尼悬架,还在座舱内用上了4纳米的高算力芯片,今年支持高快领航,明年推出带激光雷达的城市领航。

本田的电动化走的比较坎坷,但说实话看到车展上本田展出的这套电驱总成+底盘,做工用料还是一板一眼相当扎实的。或许技术已经没有太大代差了,但合资车企更要紧的是摆平心态、找准位置,学会怎么向受众传递价值。例如,这么精致的底盘模型旁,不应该站一个工程师来解答问题么?而不是只站一个妹子来负责播放视频。

最后车展上的一个感想:那就是审美能力,好像也在平权。从前新势力造的车,有科幻感和未来感,引领行业潮流。甩传统特别是合资车企油车三条街。而本次车展上这条审美力上的鸿沟,似乎不见了。

说的就是你,乐道L90,这真的是蔚来出的车吗?除了撞脸腾势,也缺乏未来感和电车感,这几乎把蔚来最大优点(审美能力)给抹杀了。而这两年新势力出的产品,除了某些抄袭模仿的,除了小鹏P7+、阿维塔06等少数产品之外,也越来越难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再看看上汽奥迪的AUDI E5,这线条、质感、全身上下洋溢的科幻气质。再看看马自达EZ-60,轿跑式SUV,全车9风道设计。这样的工艺和审美,不是本该出自代表潮流的新势力之手吗?这种审美能力的此消彼长,是否将模糊掉传统和新势力之间的鸿沟,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驾值观

整体感觉,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激烈内卷,油电之间、车企之间、合资与自主新势力之间的技术代差,其实都可以抹平,技术价值的平权会是我们这个行业,螺旋上升、重复上演的主旋律。而车企作为集成商,生产和销售者,当技术代差越来越小,拼的是什么?除了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领先一代不可能,领先半代有可能),更多拼的是审美能力、组织能力、营销能力、生态圈的建设能力、以及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等等这些偏主观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当技术代差没有了,主观因素占主导,意味着大家都有机会。市场格局还远没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天,真正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