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降价10+%, 山东轮胎打响2025年降价第一枪
来源:广西日报 2025-04-29 01:01:20
大字

2025年4月,山东轮胎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

多家山东知名轮胎厂家率先将产品降价10%,其中某轮胎厂家更是以“零利润”姿态将部分产品价格压至成本线。

这一系列降价动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深水炸弹,不仅让经销商和门店措手不及,更将轮胎行业长期积压的矛盾推向台前。

这场价格战的导火索看似由山东轮胎企业点燃,实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行业洗牌。

背后交织着原材料暴跌、出口壁垒和产能过剩三重绞杀,而夹在中间的经销商和门店,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生存实验。

降价背后的三重绞杀

1、原材料价格暴跌

据了解,受特朗普关税影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从17000元,直降到14000元,炭黑价格更因煤焦油过剩暴跌30%。

理论上,这应为企业释放至少10%的利润空间,但现实却演变为“降价竞赛”的燃料。

山东轮胎企业的囚徒困境在于:当34家规模以上企业共享同一成本红利时,“谁不降价谁丢市场”成为集体共识。

一位山东轮胎企业老板称,原材料价格三天降了30%,五月轮胎降价已大势所趋。与其今天降30,明天降50,不断伤害经销商,不如降价一步到位。

2、出口受阻:高库存倒逼内卷加剧

山东轮胎出口依存度长期超过50%,但2025年的海外市场已成“雷区”:欧盟对华卡客车胎反倾销税最高达62%,美国市场库存周转天数从60天拉长至90天,东南亚本土轮胎产能激增30%,出口转内销压力下,直接转化为国内渠道的库存堰塞湖。

据了解,因为出口受阻,某轮胎企业连停车场都堆满了轮胎。供需失衡下,降价成为轮胎厂家清库存的主要方式。

3、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爆发

中国轮胎行业总产能突破9亿条/年,实际需求仅6.5亿条,而山东广饶一地的产能就占全国25%。

山东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5%,但头部企业仍在扩张。大家都在赌:熬死对手就能吃下市场份额。

”这种“产能赌博”导致行业陷入“降价-亏损-再扩产”的死循环。

价格战下的渠道商

经营“三重压力”

利润压缩:

降价引发的库存价值缩水,正在吞噬渠道商的现金流。山东某经销商仓库积压的5000条轮胎,按现价计算已蒸发35万元利润。

如果轮胎不断降价,经销商的轮胎库存半个月贬值一次,不出半年,就会有倒闭的代理商。

库存风险:

为完成厂家任务,经销商被迫压货,但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周转天数延长至90天以上(行业健康值为60天)。

资金链紧绷:

更严峻的是账期恶化:下游门店回款周期从45天延长至90天,资金周转率下降50%。

某地级市经销商透露,其银行贷款余额已达800万元,利息支出占运营成本15%,为了维持现金流,只能借年化18%的过桥贷款。

行业分化加速:大鱼吃小鱼

价格战将加速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优势和成本管控能力,可承受阶段性亏损,但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某山东轮胎老板称,2025年,第二次轮胎洗牌已经拉开序幕了。

对于经销商而言,选择站队至关重要。某头部轮胎品牌省级总代理表示:“我们已将代理品牌从8个缩减至3个,专注服务现金流稳定的头部企业。”

结语:价格战没有赢家,但行业需要破局者

山东轮胎的降价第一枪,暴露了行业长期依赖低价竞争的痼疾。

对于经销商和门店而言,这既是危机,也是转型契机。当价格战硝烟散去,能够存活下来的,必将是那些在产品、服务、渠道上构建起核心壁垒的玩家。

正如某资深行业人士所言:“轮胎行业的未来,不在价格表的数字游戏里,而在客户价值创造的深水区。”这场价格战,或许正是中国轮胎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阵痛。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