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全网被群嘲的网红神车, 靠灵活就业群体一天净赚1.1亿?
来源:西安晚报 2025-04-29 05:33:34
大字

知嘹汽车/陈壹

你们最近刷到过“比亚迪车主被误认为网约车司机”的段子吗?

有一说一,这可能是目前中国车市为数不多的黑色幽默。

当一位比亚迪汉车主在五星级酒店门口被门童殷勤拉开后座车门,并听到“师傅尾号多少”时,TA瞬间领悟了什么叫“尊贵体验,平民价格”。

这场全民玩梗的狂欢背后,藏着一个让所有车企瑟瑟发抖的真相:比亚迪不仅把车卖成了“街车”,更把新能源汽车市场卷成了“修罗场”。

时间倒回二十年前,比亚迪还只是个在电池领域“学习”日本技术的追赶者,彼时没人能想到,这个被戏称为“便宜但low”的品牌,会在新能源时代上演“钮祜禄·迪”的复仇戏码。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的销量把特斯拉甩出两个身位,日均净赚1.1亿的钞能力,让友商集体患上“红眼病”。

别的车企降价叫让利,比亚迪降价叫降维打击。

这场逆袭的核心密码,是王传福亲手打造的“垂直一体化魔法”:从锂矿开采到芯片自研,从电机生产到充电桩铺设......比亚迪把造车玩成了“我的世界”生存模式,能自己挖的矿绝不花钱买,能自研的零件绝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根据江湖说法,当其他车企还在为供应商的1块钱利润扯皮时,比亚迪靠自产自销,每辆车能省下相当于三个爱马仕包的成本。

这种“抠门到骨子里”的作风,让比亚迪在价格战中总能手握掀桌权。

有趣的是,当你打开社交媒体,却发现比亚迪车主的“悲喜剧”每天都在上演:有人刚提车就被导航自动切换到滴滴司机端;也有人参加同学聚会,保安对着他的汉EV敬礼“网约车请走地库”......

有网友自嘲“自从买了比亚迪,朋友聚会都让我当免费代驾,说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但,这种“社死文化”反而成了比亚迪的广告。

当迈巴赫车主在机场苦等无人接机时,比亚迪司机早已靠着“尾号识别系统”精准捞客,开比亚迪去高铁站,抬头率比开保时捷还高——毕竟所有人都要确认自己没叫车!

更深层的反差在于:被调侃为“网约车之王”的比亚迪,实际上正在重塑中国家庭的出行方式。

数据显示,比亚迪车主中72%是家庭首购车用户,他们可能是凌晨送孩子上学的父亲,周末带父母出游的女儿,或是风雨无阻通勤的996打工人,对这些普通人而言,比亚迪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用十年存款换二十年风雨无忧”的生活解决方案。

正如某位车主在网上说的“以前觉得开BBA才叫成功,现在发现能让孩子在后座安心睡觉的车才是真豪华”。

比亚迪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把友商逼进ICU,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生存法则”。当其他车企还在纠结“要不要上激光雷达”时,比亚迪已经实现“全系标配智能驾驶”;当新势力为“高端化”烧钱造势时,比亚迪反手就推出“增配降价”的王炸。

这种“我全都要”的霸道打法,让行业陷入“不跟等死,跟了亏死”的两难境地。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残酷的行业生态。

有供应链人士吐槽“跟着比亚迪混,利润率比卖白菜还低,但不跟就会饿死”。

这种“用规模压死创新”的模式,正在让中国车市陷入“量变引发质穷”的怪圈。更危险的是,当所有车企都被迫加入价格战时,研发投入必然缩水,因为没人会为“未来技术”买单,如果活不到明天的话。

也正因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的“平民神车”正在杀死中国汽车的想象力:极致性价比的另一面,是行业想象力的集体萎缩,当车企都在学比亚迪“砍成本、拼规模”,谁还有勇气去造飞行汽车?当消费者习惯“十万块要啥有啥”,谁还会为前沿技术溢价买单?

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无疑是当下中国汽车的门面,它用“工程师思维”撕碎了外资品牌的价格霸权,让新能源汽车从富人玩具变成了百姓日用品,也间接助推了中国汽车站上世界之巅。

至于比亚迪究竟是屠龙少年还是恶龙本龙,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每个消费者深思,毕竟,今天的比亚迪让普通人开上了车,而明天的中国汽车,需要让世界开开眼。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