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北京首次提出禁摩,随后超200个城市纷纷跟进。那时,摩托车因事故率高、“飞车党”犯罪、改装车“炸街”等问题,出行受到重重限制,即便摩托车的生产与销售从未被禁止,可国内市场需求却被长期压抑。摩托车似乎被禁锢在了城市的边缘。
不过,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进入2025年,摩托车国内国外产销量迎来大丰收,,公安部释放出多个积极信号,仿佛是为摩托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让人们看到了摩托车春天到来的希望。
考驾照年龄放宽
以往,超过60岁的人几乎与摩托车无缘,而如今,公安部将摩托车D/E照报考年龄上限从60岁放宽至70岁。
虽然70岁以上驾驶人需要通过“三力测试”(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及年度体检才能续证,但这一举措已经给了更多人骑行的机会。
全国“一证通办”政策的实施
极大地方便了摩托车的购车上牌。在制造业密集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流动人口众多,他们常将摩托车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可过去,购车者需要提供本地居住证才能上牌,“购车容易上牌难”的矛盾突出。如今,全面取消摩托车异地购车、上牌的居住证限制,凭身份证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办理注册登记,这一改变让无数人受益,使摩托车的购买和使用变得更加便捷,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送考下乡”政策的大力推广和考驾照费用的降低
在传统模式下,农村人考驾照需要前往县城驾校,路途遥远,还得承担交通、食宿等额外费用,再加上对考试操作和流程不熟悉,导致通过率较低。而现在,“送考下乡”将考场设在乡镇,用笔试取代机试,考试更加便捷。像贵州遵义,考试费用降至150元,仅为城市驾校的五分之一,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这一政策的推行,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考取驾照,也促进了城乡交通的发展。
除了公安部的这些利好政策,多地的摩托车解禁浪潮也在持续推进。绵阳、信阳、鄂尔多斯等地拆除禁摩标识,允许合规摩托车上路;广西北海对250cc以上摩托车实施夜间限行;江苏盐城、无锡等地允许电动轻便摩托车在城市道路行驶。这些变化都表明,摩托车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木瓜认为:
摩托车解禁是恢复老百姓的出行自由权利的体现,凡事都是宜疏不宜堵,禁摩这么多年,本来就是对于摩托车不公平,解禁才是回归正常。公安部的这些做法还得值得点赞的!也欢迎大家把这些利好的消息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