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关于增程式电动车技术的讨论日益激烈。近日,长城汽车的高层就这一技术表明了鲜明态度。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穆锋明确表达了长城汽车 “宁死不做增程式” 的立场,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技术已过时。
在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进一步强调,增程式技术只是过渡性技术,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相悖,长城汽车未来将把资源集中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上,不会涉足增程式车型的开发。这一观点与穆锋此前的表态相呼应。4 月 21 日,穆锋将增程式技术形容为 “伪电动” 技术,并指出了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增程式汽车主要依靠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电池容量较小导致纯电动续航里程受限,燃油经济性比不上混合动力车型,综合性能也不及纯电动汽车。
然而,长城汽车的立场与部分车企形成了鲜明反差。以理想汽车为例,目前仍在大力推广增程式电动汽车。同时,行业内其他专业人士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玉胜认为,增程式技术并非过渡技术,而是未来汽车的主流技术之一。从市场数据来看,2021 年,采用增程式技术的汽车产品仅有 4 款,到 2024 年,新上市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已超 50 款,增长趋势明显。
杨玉生还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份额进行了预测:到 2027 年,增程式汽车预计占销量的约三分之一,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也各占约三分之一;到 2030 年,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比预计提升至 55% 左右,纯电动汽车保持在 30% 左右,而燃油汽车的占比将下降至 15%。这一系列观点和预测,反映出汽车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发展前景存在着较大争议,未来该技术究竟会走向何方,仍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