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最前线 | 吉利整合电池业务, 成立吉曜通行, 用短刀推动“安全平权”
来源:金羊网 2025-04-29 00:15:12
大字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吉利集团在上海车展上又公布了一项重大合并举措——整合电池业务。

36氪了解到,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电池业务已经完成战略整合,正式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曜通行”)。

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成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吉利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强强合体”,神盾代表吉利极致的电池安全系统,金砖代表吉利行业领先的电芯技术。

神盾金砖电池

整合后,吉曜通行将一跃成为行业内目前短刀产能最大的电池公司,目前已在全国构建覆盖6大生产基地的智能化制造网络。

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后,整合已经成为了吉利集团的主旋律。未来吉利集团要形成两横七纵的战略布局。

两横指的是纳入极氪和领克的极氪科技集团,极氪向上,领克向宽;几何、翼真并入银河,雷达并入吉利汽车,全面走向面大众市场。

七纵则是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动力电池、超级电混的七大领域深化协同。这次电池业务的整合,就是七纵布局的其中之一。吉曜通行将聚焦磷酸铁锂短刀电池路线,未来为吉利集团的各个品牌、各个车型提供电池产品。

本次车展上,36氪与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CSO郑鑫聊了聊。他向我们阐述了这次整合的过程以及未来吉曜通行的发展规划。

全方位整合电池业务,降本增效

在《台州宣言》之后,吉利集团旗下各车型子品牌的研发、采购等便开始逐步整合,电池业务的整合也一直在酝酿之中。

郑鑫介绍到,这次整合并非单纯的品牌整合,而是全链路地涉及到了集团内与电池相关的所有业务、人才、产能基地等。整合的形式是全面的合并,已经开展了3-4个月,研发、供应链体系都已经整合完毕。

吉曜通行将整合吉利旗下所有与电池相关的资产,包括耀宁、极电、耀能等多家电池公司,未来或还将管理吉利跟宁德的合资公司,以及吉利跟欣旺达合资的公司。

“目前管理工作已经完成整合,整合后,吉利的电池业务将只有一个主体。”郑鑫说。

吉曜通行目前主要电池产品为金砖电芯,聚焦磷酸铁锂路线和短刀形态,将优先服务极氪品牌。同时,吉曜通行也会将短刀电池应用到吉利汽车的战略车型上,比如银河E5,实现短刀平权。“目前,行业内仅在更高端的品牌或车型上使用短刀电池,因此我们提出了“短刀平权”的理念。”郑鑫表示。

在产品规划上,吉曜通行的目标还是聚焦爆款。据郑鑫介绍,目前吉曜通行电芯产品规划不超过十款,每款单一产品平均下来至少要有5GWh的产能。“整体战略是做好细分赛道上的爆款电芯,体现成本竞争力、性能竞争力。”

当前,吉曜通行短刀产能占其动力电池总产能的90%左右。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电池公司,吉曜通行也会让吉利旗下车型具有更大的成本和价格优势。能做到更低价格一方面是内供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吉曜通行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郑鑫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也在往上游走,比如磷酸铁锂,若采用普通二烧方式增加产能,成本可能增加两三千,而新建产能时加长炉子,成本则只需一千多。”

通过对电池业务的整合,吉利控股集团未来将拥有更具成本优势,且电池规格更标准化的电池产品。这样可以让制造业的规模效应最大化,做到良性循环。

用神盾金砖电池,推动安全平权

“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以神盾代表安全系统,而电芯则统一为金砖电芯,下设超级快充版、高能量密度版和超级混动版。超级快充版主要针对800V以上高压架构;高能量密度版则主要针对400V架构;超级混动版将既有800V,也有400V,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将金砖电芯与神盾系统整合,安全性能得到了最大的提升。郑鑫说,“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无论是在3万块钱的车还是100万的车,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未来,吉利集团将标明哪些车型使用了金砖电芯,哪些车型使用了神盾系统,由于吉利也有外购的情况,也会向用户讲清楚神盾系统内用了哪家企业的电芯。“不管用谁的电芯,我们的系统安全是一以贯之的。”郑鑫说。

同时,吉曜通行的电池规格也将主攻短刀,搭配磷酸铁锂体系,可以兼顾安全、体积利用率和成本,也可以做到郑鑫所说的“短刀平权”、“安全平权”。

短刀电池也是这次快速整合的助力之一。据郑鑫介绍,三年前,耀宁与极电就决定一起做短刀电池,在技术路线和内部管理上达成了共识。因此,这次合并,产线几乎没有浪费,直接形成了行业内最大的短刀产能。

合并后,吉曜通行也会不断提升短刀的能量密度、快充能力和寿命,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对内供应上,吉曜通行的目标是:未来两年上升到30%。

他认为,要做到30%的供货比例有两个理由,一是规模问题,这影响成本;另一个则是产能利用率和产线良率,这更为重要。

郑鑫介绍到,在爆款爆品方面,吉曜通行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例如在盐城基地,一款电芯就能拉满整个工厂,从长期来看是稳定的。这不仅实现了成本最优,而且在品质和稳定性上也表现出色,因为无需频繁切线,能够稳定地交付。

目前,吉曜通行跟吉利还有不少车型在适配过程中,因此后续增量会很快,不过这也取决于吉曜通行的产能爬坡速度。

当然,吉曜通行未来也不会做到100%独供吉利。吉利的供应链策略一直是开放的,不管是新能源时代的电池、还是燃油车时代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如此。

郑鑫说:“吉利不会完完全全做自己垂直的、封闭的、一体化的零部件产业,吉曜通行和包括宁德在内的电池公司会保持非常良性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而且我们未来也会走出去,向全球输出领先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品牌、供应链生态和工程服务能力。”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