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奔驰已经实现L3智驾上路行驶,尽管被限制在95公里时速以下,但就日常使用来说,其实已经满足出行的需要,这是一个大进步。
奔驰的Drive Pilot自动驾驶系统是目前量产车辆中速度最快的L3自动驾驶系统,充分展示了奔驰在自动驾驶领域不俗的竞争力。
L3自动驾驶系统的意义在于,如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了事故,则由车企承担责任。此事非同小可,故而部分车企一再强调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是L2.99级,有事千万别找他们。
奔驰公开承认自己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说明他们准备好了承担事故责任的准备。但目前只在德国上路测试,距离在全世界铺开还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终极自动驾驶,但是奔驰的成功表明,智驾并非是电车的专属,油车一样可以使用智驾系统。
过去油车因为发电量少,所以没有用上智驾系统,所以智驾一度被宣传为电车对油车的降维打击。但是在油车强化发动机的发电能力后,理论上只要电量足就能使用智驾。
综合来看,电车相对油车来说优势已经不多,电车虽然省油,但是付出了充电时间慢、续航短、冬季电量腰斩的代价。油车加油快,续航远,有利于出远门长距离行驶。
在安全性方面,油车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安全经验,电车则是一个新技术,各方面的安全防护还不成熟,尤其电车出事故时爆燃的速度很快,给事故抢救带来隐忧。
现在看电车优惠很多,但这是政策照顾带来的,油车交了很多税费,电车因为政策扶持,少交了很多,如果电车和油车一样交相同的税费,估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会下降不少。
如果电车拿不出足够强的吸引力,那么到最后很可能被油车反杀。因为这些年油车的技术也在进步,降低了油耗,提升了智驾水平,各方面的体验已经不弱于电车,但电车自己的硬伤则很难克服。
除非未来电池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否则消费者在满足对电车的好奇心以后,可能重新回到油车的怀抱。电车找不到革命性的变化,那么就只是重新发明轮子而已,对技术的推动作用有限。
现在的电车把希望放在固态电池上面,但固态电池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神奇魔力,还有待市场来验证,消费者不需要为还在实验室的技术买单,消费者需要的是实用的产品,满足自己日常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