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你以为油车没人要了? 事实上, 油车一个月能大卖39000台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25-04-29 18:28:16
大字

被互联网包裹的信息茧室使许多人失去了合理看待事实的能力。互联网上有人认为华为和小米主导了汽车行业。理想和蔚来已成为高端车型的大师。然而,销售数据列表客观地反映了一件事。所谓的互联网巨头只是少数人的狂欢。

3月份乘用车销售数据已经公布,传统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势力企业很少。令让人意外的是,用户买得最多的三款车还是燃油车,就是CS75 PLUS、朗逸和轩逸。这三款车的销量一直都挺稳的,同类型竞争的车,销量跟它们比差不少。像CS75 PLUS,每个月能卖出3.9万辆,比朗逸、轩逸这些合资车多挺多的。

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即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在经济结构的推动下,10万购车预算的用户群体仍然占主导地位。到2024年的时候,每个人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差不多能有8.7万元,每个人平均能自由支配使用的收入大概会是3.8万元。说到买车这块,消费者手头的预算还是不怎么宽裕。而且呢,按照2023年年底统计出来的数据来看,一千个人里面,也就只有226个人是有车的。又因为人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算高,接下来好些年,市场上比较容易增长的点可能还是在价格10万左右的乘用车市场那边。

电气化的出现给后来者带来了许多机会,其中最明显的是比亚迪在2024年成为销量冠军。从比亚迪最畅销的车型中寻找新的机会并不难。秦、元、海鸥、宋、海豚等车型累计销量200万台,大量用户实际选择了经济性能非常强的产品。选择新能源的原因是,由于其价格低廉、无需纳税、日常车辆成本低、还不限行等原因,因此具有最佳的经济性和便利性。特别是对于10万级的电动车产品,非常受欢迎。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动汽车,价格合理的车型更有可能成功。仍有大量消费者选择油车的原因不难分析。一是油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具性能,无论是耐用性、可靠性还是长距离的续航能力,这是任何一台新能源汽车都无法比拟的。有大量消费者尚未接受新能源市场的教育,尤其是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他们仍然重视汽车的工具属性。

另一个因素是,在相同的价格下,油车的尺寸更大,更实用。以成本压缩到极致的比亚迪为例,11万元的预算只能购买秦PLUSDM-i等小型新能源车型。但是,如果你买了一辆油车,你可以买一辆更大的CS75PLUS。从舒适度、尺寸和空间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维度。最关键的是,对油车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深度参与油车的公司较少。哈弗、吉利等传统巨头已经将重点转移到新能源产品上,而10万元范围内更先进、更技术、更可靠的燃油SUV也转移了重点,减少了用户的选择。

据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例将达到50%以上,油车细分市场确实会受到压缩。但在我看来,油车领域已经存在竞争,大量以油车为主的公司被淘汰。起亚、现代、福特和东风等传统合资品牌几乎没有发言权,剩下的油车公司将制定新的标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逐步淘汰企业的过程,而不是逐步淘汰油车。优秀的油车仍然有很强的口碑,CS75PLUS、朗逸和轩逸等产品能够站稳脚跟,这本质上是优秀产品与强大市场完美匹配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