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传统车企大觉醒,新势力们要注意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5:24:00
大字

文|新品略财经吴文武

在2025上海车展上,除了中国车企大放光彩外,传统合资车企全面加速本土化,也同样值得关注,当传统车企大觉醒,新势力们得注意了。

01上海车展上的传统车企觉醒了

最近这段时间,汽车行业最大的话题和热点新闻,当然是正在进行中的上海车展,精彩看点多多。

和前两年的国内车展不同,今年的上海车展,超级顶流雷军没有到场,反倒是周鸿祎吸引了不少的流量,虽说顶流IP没有到场,但车展上的车却成了最大的看点。

据悉,今年的上海车展云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参展,近千家汽车上下游企业参展,更是有超百款新车首发,各大车企纷纷“秀肌肉”。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除了造车新势力和中国汽车品牌们大放光彩之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就是,传统车企集体上演了大觉醒,展现出了凶猛势头。

此前一直看不上增程路线的合资车企,现在居然发布了增程概念车。上汽大众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增程式概念车ID.ERA,关键是核心动力单元是EA2111.5TEVOII增程器成为技术焦点。向来高傲的大众集团,现在也把产品话语权渐渐地交给了中国本土合资伙伴上汽大众。

丰田旗下豪华汽车品牌雷克萨斯,也破天荒地把全新换代的雷克萨斯ES车型在上海车展上做了全球首发,重点展出电动车型,尽管外形设计上有不少争议,但还是透露出了这家汽车巨头想拥抱中国消费者的野心。

丰田更是高调喊出了“立全球、更中国”的战略升级,要做到本土化,此前丰田还上任了首位中方总经理,联合一汽、广汽进行本土化车型产品研发,在上海车展上丰田推出了多款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研发的BEV车型,比如铂智7等。

正在困境中的日产汽车也加码发力中国市场,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东风日产N7电动化车型,售价很接地气,宣传称上市仅1个小时订单破万。

一直孤傲的马自达也在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安马自达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EZ-60车型,再度吸引了市场和马自达粉丝的焦点关注。

除了外资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展示外,传统豪华汽车品牌BBA的曝光度和吸引力依然不弱,比如奥迪就展示了新一代A5和Q5车型,吸引了不少关注。

《新品略财经》简单概括为:传统车企,特别是合资车企正在中国市场上演大觉醒,虽然时间有点晚,但至少还是觉醒了。

02新势力们要注意了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特别是合资车时代,进口车和合资品牌可以说是躺赢中国市场,那时候消费者买合资车就代表着“面子”。

可随着中国加速进入造车新能源时代,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了弯道超车,随着一众造车新势力强势崛起,从豪华、中高端,以及大众消费车型各个价格区间全面突围。

凭借着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及各大汽车品牌的多年探索,中国本土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们打得合资车企措手不及,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售价越来越贵,直接攻入了BBA等品牌的腹地。

韩系、日系、法系等多家合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逐渐下滑,除了丰田最近一两个月的销量数据还有得看之外,多家合资汽车品牌越来越不受待见,最新又传出日产计划关闭中国武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一成,引发市场关注。

从市场渗透率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曾在去年一度超过50%,这也迫使外资车企和合资车企开始不得不转变思路,开始转向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们学习。

从过去的傲慢态度,再到观望,如今传统车企们要想继续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就不得不加码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哪怕是背叛过去的自己。

传统车企在这届上海车展上大放光彩,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其背后是最近一两年在路上见到的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永远无法忽略的一点是,传统车企依然有着品牌优势,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买传统燃油车、豪华汽车,以及愿意购买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

现在传统汽车品牌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傲,只是把全球车型拿到中国市场进行简单的本土化生产制造,而现在丰田、大众、日产等车型已经全面转向本土化,从车型定位、设计以及生产制造等各环节全面本土化。

丰田、大众等车企在中国最新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如果不看车标的话,还以为是造车新势力的车型。

产品本土化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营销本土化,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社交分享平台,传统车企们已经全面转向,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做传统广告,开启了疯狂种草模式,吸引年轻消费者。

传统车企正在想方设法地吸引中国消费者,比如在智驾方面,奥迪等豪华车企,以及丰田、大众等汽车品牌都在全面拥抱智驾,采用华为智驾系统,其实也增加了消费吸引点。

传统车企的品牌优势、产品营销全面本土化、以及猛打智驾牌,正在全面弥补短板,无疑会增加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来说,依然不能忽视传统汽车品牌的这一波大转向。

032025年的汽车市场大战全面升级

进入2025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过预期,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新变化。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战火不断升级,行业竞争格局出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鲜明对比。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小鹏汽车逆袭了,发展势头凶猛的零跑继续狂飙,相比而言理想汽车的表现还是很稳,形成鲜明对比之下,蔚来的销量表现,特别是旗下子品牌乐道的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让李斌不得不对内动刀改革。

与此同时,202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行业淘汰赛正在加速,巨头只会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稳,销量不佳的车企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更为尴尬的是哪吒汽车依然命悬一线,估计难以走出ICU,去年原地崩塌的极越汽车,烂尾残局还没有收拾完。

造车新势力野蛮生长的阶段早已经过去,行业淘汰赛正在加速进入尾声,行业分化、行业整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各大造车新势力在以往都纷纷打出了智驾牌,但自从小米SU7爆燃事故之后,在有关部门的监管要求之下,智驾营销和宣传正在进一步规范,越来越多的车企在上海车展上转向打出了安全牌,新能源汽车营销宣传正日益严格规范,车企们要戴上“紧箍咒”了。

现在传统合资车企开始觉醒了,全面拥抱中国市场,打出了全面本土化的经营策略,这股势头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特别是对那些市场销售表现不佳的车企的压力和挑战更大。

虽说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很高了,但近两个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燃油车渗透率明显反弹,这说明燃油车依然有市场吸引力。

据乘联会数据,从2024年8月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从53.7%,有所下滑,到2024年12月直接跌破了50%的临界点,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度跌破40%,对比之下燃油车销量增加明显,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3月在50%的关口反复波动,表明燃油车仍然有阶段性的市场韧性。

毫无疑问,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行业竞争大战正在全面升级,造车是长跑赛,充满竞争和变数,任何一家车企都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是现在处于高光时刻,也要充满压迫感和危机感。

从现阶段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特别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们依然是主角,但看长远,现在传统车企们觉醒了,缓过劲了,猛踩油门,新势力们应该早点注意和重视起来。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