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车展上的方盒子大战: 谁能杀出重围?
来源:中国新闻社 2025-04-29 03:33:28
大字

本届上海车展,方盒子依然热度不减。

但鲜明的变化是,过去各家车企只把精力聚焦在“方”上,现在则在方盒子前面加了更多的定语:比如更多尺寸的方盒子,更多形式的方盒子,以及不再那么方的方盒子。

车展前夕,捷途推出了旅行者和山海T2的加长版,在原车基础上后悬加长249mm,提供7座布局与1653L扩展容积,意欲像搞出130版本的卫士一样,由单人户外出行的市场向大家庭出行拓展。

无独有偶,在车展现场,iCAR V23主理人苏峻也宣布了未来将基于V23推出90、110、130等多尺寸版本,并展出了皮卡、敞篷等衍生车型。

当然,对于一台采用承载式车身、最大续航500km出头的SUV来说,有人觉得这种魔改出一个很mini的尾箱噱头大于功能,没什么实用性,也有人觉得这种创新开启了新纪元,主打一个新潮的生活方式。

作为同样采用承载式车身的城市SUV,上汽大众的途昂Pro重度改装版,也想切中火热硬派风下“伪硬核”的真需求。

这台途昂Pro用后装的带脱钩前保、熏黑轮眉和爬梯顶架把硬汉仪式感拉满,也靠二三排一键放倒的大7座空间、6联屏、B柱空调出风口等依然聚焦城市用车舒适度的配置,拿捏着中产阶层那颗既要面子踏实、又要里子舒服的拧巴心。

而另一家皮卡制造商日产,则发布了一台看起来不太像皮卡的Frontier Pro PHEV。

日产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认为,新能源皮卡不应再守着粗犷实用的工具属性不放,相比照搬经典的美式皮卡模样,简洁与科技感是他们给出的多元答案。

还有人在给这个诞生于西方的品类,赋予更多东方的价值。

在专访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以极端环境塑造典型产品的视角(中国公路总长达543万公里、铺装路面覆盖率达到97%),结合对硬派越野用户“522频率”的调研洞察(一周内5次开车在城市铺装路面,一个月2次去郊外,一年2次去西部),解读了吉利银河战舰更希望用舒适智能的豪华高级感,来满足城市用户“奢求向往感”的情绪价值。

除了多功能尾门、后排可纯平成床、便于小白用户操作的磁吸式探索锦囊等丰富体验外,他们更擅长基于文化的脉络,从古人出远门要祈福纳吉的仪式感里找灵感:

比如前脸用圆眼阔嘴的醒狮意象传达驱邪避灾的含义;

三圈大灯代表有黄道赤道和白道的浑天仪,类比古人远行时靠天象观路,长尾灯模拟星轨,寓意仰望银河;

用“骨正筋柔”的中国古代审美观去塑造圆润饱满的型面,拒绝断头线、凹面的负形、不整体感,实现大而不空、大而不板的经典方盒感;

再比如平步青云纹理的侧电踏,印有敦煌坐标和丝绸之路线路图的内饰门板纹理,以及更有户外越野感的三潭印月音响。

也有人在试图重新定义方盒子这个品类。

比如smart精灵#5,去年发布时还主打户外露营的轻越野风,今年车展上却推出了凸显赛道性能感的BRABUS超能版。

对于产品风格的切换,smart设计总监Kai认为这是设计理念beyond the urban的体现,就和smart品牌open your mind的主张一样,只要超越城市用车的形态精灵#5都可以去尝试,并不局限在户外越野一种可能。

翻译过来就是,想郊游的时候它可以是方盒子,想飙车的时候它也可以变成性能咖。

还有更多新玩家陆续入局方盒子市场,比如一直把“年轻”挂在嘴边的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用开天辟地来形容Cyber X——一个用不太像方盒子的轮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头尾灯造型刷新人们认知的“新方盒子”。

但品牌力永远是“非主流”造型的前提,一个主攻10万级市场的平民品牌能否靠与众不同搏得用户的认可,还需打个问号。毕竟前车之鉴如宝骏,就有E300等不少对“年轻”有误解的产品,过分执着于强调差异的怪设计,从而错失了主流市场机会。

无论如何,各家的尝试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唯有精准创新,才能开辟新蓝海。

值得欣喜的是,至少在方盒子这个更具情绪价值的品类大战中,内卷已久的车企们真的在用心关照用户们的情绪,设计也从千篇一律的科技定式向精准表达回归。

随着一台又一台新方盒子的诞生,用户要越野皮囊、但更要城市心脏的趋势愈发明显,未来的方盒子们会随着技术发展与审美变迁衍生出怎样的形态,依然给市场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间。

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能将‘工具理性’与‘情绪价值’同时焊死在四个轮子上的狠角色了。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