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创事纪丨对话安波福杨晓明: 彻底的国产化, 关键在于自主可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6:44:19
大字

2025上海车展期间,“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是出现在我们耳边频率最高的词,从主机厂到Tier1,这几乎成为所有跨国公司的口号。

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极少数全球科技公司之一,在华深耕30多年的安波福,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战略早已迈入自主可控、深度国产的2.0阶段。

从早期的技术引入,到如今以国产供应链体系打造百分百国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安波福为众多转型中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打造出了一个绝佳的中国发展范本。

在推进本地化战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安波福有哪些经验与心得?面对地缘局势紧张给汽车供应链带来的不确定性,安波福又有怎样的破局之道?

上海车展期间,AutoLab与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进行了深度对谈。从他的分享中,我们能够一窥拥有百年历史的Tier1巨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与中国汽车行业同频共振。

多点布局 加码中国

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历次时代大潮中始终澎湃向前,往往得益于其敏锐的洞察力与前瞻性,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安波福便是其中的代表。

八年前,当绝大多数Tier1面对转型踌躇不前的时候,零部件巨头德尔福已完成了动力总成业务的完全剥离,更名为安波福,专注于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业务。

两年前,先人一步的安波福又着手进行中国区的架构调整,将在华各大业务线和相关职能部门整合为独立事业部,直接向杨晓明汇报,打破了跨国公司区域板块、业务条线双重汇报的方式。

谈到架构调整的效果,杨晓明表示,中国区独立运营后,拥有了全面的自主决策权和迅捷精准的市场响应能力,过去一年安波福中国的决策、运行速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安波福还在持续对在华布局进行提质扩容,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去年相继设立新的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和常熟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战略投资了专注算法的本土企业智驾科技MAXIEYE。

2025年,安波福继续加码中国市场。本次车展上,安波福宣布英凯博上海自动化工厂和安波福武汉连接器新工厂将于下半年投产,两座全新工厂都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

同时,全新的安波福中国主动安全产品线智能黑灯工厂也将在年内落地,安波福中国数据中心、测试中心等也已进入规划和筹备流程。

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是关键

对安波福来说,“在中国、为中国”不仅意味着给予中国区更高的主动权,以及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培养起完善的、自主可控的本土供应链配套体系,这是深度国产化的基础。

近期全球经贸摩擦升级、地缘局势紧张,是否会对安波福这样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在华业务产生巨大影响?

面对我们的担忧,杨晓明毫不迟疑得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无论是关税还是贸易摩擦,都不会对安波福在华业务造成影响,因为在中国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早已是基本战略。

背后的逻辑是,安波福从未将中国只看作一个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如果要在中国做的更大、走得更远,唯有一条道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共生共赢中做到根深叶茂。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未雨绸缪,方能巍然如山,无惧风高浪急。

“(地缘局势)只是我们经历过的诸多挑战中的一个,包括几年前芯片短缺的挑战还有地震造成的供应链挑战等等,不同时期总会面临各种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收紧的法规,所以很多年前安波福确立了目标,要打造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和供应链,来支持在华业务。”

杨晓明表示,安波福和中国企业合作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业务的可持续性,其中的支柱之一就是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在华深耕30余年,安波福不断与有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本土供应商合作,目前在核心物料领域,安波福已经成功开发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应链伙伴,大幅提升了国产化率。

本届车展上安波福首发的一系列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本地化创新方案,都是与本地生态链紧密合作的成果。

另一支柱则是保证所有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都根植于中国,这是先决条件。

正因如此,安波福在中国拥有多个技术、工程中心之后,连续设立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常熟技术研发中心的原因,而已经进入布局的新的数据中心、测试中心,将构建“本地数据采集 — 本地算法训练 — 本地场景验证”的完整闭环,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的服务,更加贴合本地需求并进一步提升洞察能力。

本届车展上,安波福率先将“软件定义汽车”推进到“见真章”的阶段,携带风河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风河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完成首秀,走在了行业潮头。

这两款重量级软件均由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也属于中国,且不包含国外管控组件、不受出口管制限制,再搭配已经和本土厂商实现实际应用量产的风河Studio Developer,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的汽车软件基座,为行业真正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提供开放、可信、高性能的支撑。

以RTOS为例,其基底源于在航空航天、电信等关键行业的关键任务中久经考验的风河VxWorks,并转为中国市场特点开发,与其他新近推出的私有或者开源OS相比,实时性、安全性、开放性更加显著。

这套软件底座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行业,还能在低空飞行、具身机器人等新兴行业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基于风河软件底座,安波福还带来了一系列智能汽车本地化解决方案,涵盖端到端高级辅助驾驶、雷达视觉一体感知系统、跨域融合数字基座、AI座舱、软件定义网络、48V系统解决方案等。

支撑这些解决方案的,是中国技术、中国人才、中国供应链、中国速度和中国成本,因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包括性价比和韧性。

杨晓明指出,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在国产供应链基础之上,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能够支持我们在中国的客户,以极致性价比投入量产落地。”

以跨域融合数字基座为例,这是安波福的团队基于国产单SoC芯片开发的解决方案,深度集成了智舱系统、L2+ ADAS、自动化泊车功能以及车身控制系统。

一方面能够发挥风河底层软件数十年积累的安全优势,同时舱驾泊深度集成能有效缩减BOM成本,简化设计和验证流程,为中国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灵活赋能、安全为先

除了百分百自主可控,安波福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完备的软硬件体系化能力,可以更灵活地赋能整车厂。安波福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汽车大脑和神经系统集成能力的供应商,这让它能够站在整车架构的维度来定义零部件或子系统。

目前,安波福能够提供给整车厂全栈式的数字SDV(软件定义汽车)解决方案,从底层OS到虚拟机、中间件、容器化部署,边缘到云端的CI/CD持续部署,再到持续集成的云原生工具链平台。

眼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开发自己的OEM OS,以此来赋能上层应用,带来用户体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与安波福合作的过程中,整车厂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整套方案或部分系统,这样可以将更多精力聚焦在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软件模块、算法和运维上。

除了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安全和可靠也是安波福长期以来不变的追求,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来说,安波福是全球范围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相关布局。

车展前夕的一个风向标事件,是国内从监管层面开始对智能辅助驾驶收紧,对此杨晓明认为,所谓的收紧从技术严谨的角度来看,是回归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第一性原理,可以规范整个ADAS市场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真正安全级别达标的产品,才是最有竞争力的。”

虽然眼下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一段式端到端的概念被炒的很火,但是安波福在现阶段依然选择了模块化端到端,即两段式端到端。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安波福认为辅助驾驶的首要问题,是基于技术的可信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去解决出行安全问题,然后再去谈舒适性和其他。

和一段式端到端相比,安波福的模块化端到端整个算法模型的运行,建立在风河与各种主流SoC轻松兼容的实时操作系统之上,可靠性极高,能满足功能安全需求。

在感知模型方面,大量引入了毫米波雷达深度学习的模型,形成了视觉感知的BEV和毫米波雷达的BEV,构成了多模态端到端模型,同样能更好的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助力中国品牌大展拳脚

安波福独有的软硬件体系化能力、技术的成熟可靠以及高度国产化,为其赢得了众多本土品牌客户的青睐。杨晓明分享了一个数据,2024年在中国最畅销的20款车型中,有12款都搭载了安波福的产品。

就在车展现场,安波福宣布了两项与中国客户合作的最新成果。风河Studio Developer获得广汽的定点和部署。

这是一整套端到端的云原生开发工具链,拥有软件持续集成、持续测试和持续交付的能力,实现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和平台化开发,显著节省了软件开发成本,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

同时,基于国产SoC芯片和风河实时操作系统RTOS开发的ADAS方案,成功获得国内头部新势力车企的定点,助力该车企拓展欧盟市场业务。

为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出海赋能,也是杨晓明在和我们的分享中着重提到的。“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的趋势,去年中国出海了500万辆汽车,自主品牌也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带着中国的供应链去支持自主品牌在当地的生产。”

杨晓明指出,现在绝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产业链还局限于国内,出海后如何适应当地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正如安波福进入中国30多年,也是一步步学习如何国产化,同样这也是自主品牌如今在出海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安波福通过自身的本土化经验,帮自主品牌少走弯路。

此外,作为一家采用全球布局、区域服务模式的跨国公司,安波福在海外市场本身具有完备的研发团队和产业链布局,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和法律法规,能够为自主品牌在海外的车型开发、验证、认证和上市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支持。

杨晓明透露,目前已经有两家头部车企在出海项目上选择了与安波福合作。

另一方面,支持中国整车企业出海的过程中,安波福也能够将国内合作的优秀的供应商带出国门,助力众多国内合作伙伴接入全球汽车供应链,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共生共赢。

每年,安波福都会把4-5个有规模的本土供应链企业带入全球体系中去,预计到2027年,就将实现国内供应链的全球覆盖。

写在最后

通过与杨晓明的对谈,我们能够感受到安波福大力植根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在华深耕30余年,安波福早已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

从本土市场到海外市场,安波福一路陪伴和见证着中国企业发展壮大,也从中收获了中国业务的高速增长。

就在采访结束的第二天,安波福与一汽-大众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联合实验室,就智能汽车技术展开合作。

安波福以“中国方案”助力中国车企发展的案例,又多了一个新的注脚。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