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一言难尽的上海车展
来源:搜狐财经 2025-04-30 01:34:51
大字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再次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中心的地位。

今年的车展已经过半,除了网上已经曝光的热点(智驾退潮、流量红利、低空萌芽)外。这次车展整体而言,有些与以往不一样的“味道”。 国际车展正变成中国车展 在2025上海车展上,中国汽车制造商与全球同行之间的反差令人瞩目。丰田、宝马和大众等老牌品牌更多地强调怀旧元素,强调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则不断突破技术界限。小鹏汽车发布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旨在解读复杂的驾驶条件,同时还发布了一款名为PX5的人形机器人,它身高178厘米,能够做出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机器人技术与汽车技术的融合,预示着汽车、机器人和智能生态系统无缝共存的未来。

蔚来汽车是此次展会上的另一大亮点,其旗舰车型ET9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展现了其先进的悬架系统。首席执行官李斌重点介绍了Onvo L90的独特功能,例如可兼作钓鱼座椅的后备箱设计——这体现了公司对生活方式融合的重视。这些创新凸显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仅仅是制造汽车,他们还在创造与消费者产生深刻共鸣的体验。

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内的新能源汽车(NEV)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近一半。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和吉利等本土企业走在前列,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和全球扩张战略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例如,比亚迪推出了一套充电系统,仅需五分钟即可增加470公里的续航里程,解决了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之一:里程焦虑。以电子产品闻名的小米也携其豪华SUV SU7加入竞争,该车型在电动和内燃机(ICE)两个类别中均超越西方车型。这些发展突显出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仅在与国际同行竞争,而且在关键领域超越了它们。

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当西方汽车制造商和政界人士仍在努力应对向电气化的转型时,中国却将其视为通往技术和产业主导地位的途径。特朗普政府和欧洲政策制定者已经取消了电动汽车补贴并降低了减排目标,此举与中国积极推动电气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距在市场份额数据中显而易见:2023年,泰国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增长了三倍多,主要由中国品牌推动。同样,巴西的电动汽车普及率也增长了近三倍,中国汽车制造商再次引领了这一趋势。

中国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也在于战略。中国汽车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根据不同的国际市场定制其车型。例如,上汽大通已根据区域需求调整其皮卡,增强了悬架以适应拉丁美洲崎岖的地形,并升级了冷却系统以适应中东的酷热气候。蔚来汽车已从直销转向本地合作,计划今年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强大的国内生态系统助力了全球扩张。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在推动电池、快速充电、3D地图、智能互联和人工智能自动化等领域的创新。这种先进的技术产业框架为自动驾驶汽车和飞行汽车等未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也为此次讨论增添了更细致的视角。惠誉强调中国汽车市场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仍展现出韧性。惠誉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慷慨的消费激励措施和持续的价格竞争的支撑下,预计中国汽车零售市场今年将实现低个位数增长。然而,该报告也警告称,激烈的竞争和向低端车型的结构性转变可能会压低平均售价,从而挤压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新能源汽车 (NEV) 细分市场(包括纯电动汽车 (BEV)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持续扩张,占 2025 年第一季度总销量的 47%。尽管中国国内市场依然强劲,但惠誉警告称,国际市场可能面临阻力,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储能电池关税的增加,这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 缺席车展的车企 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熙熙攘攘的展厅中,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却格外引人注目地缺席,预示着全球汽车格局的潜在变化。

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韩国汽车巨头现代、起亚和捷恩斯首次缺席了这场盛大的车展。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下降,截至2024年底,其市场份额仅为1.6%。

尽管缺席了此次展会,北京现代汽车在展会开幕前几天在上海举行了战略沟通会。该公司发布了其首款纯电动SUV平台ELEXIO。尽管面临挑战,北京现代仍宣布了“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走向全球”的战略,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现代旗下豪华品牌捷恩斯此前宣布进入“2.0时代”,计划专注于精细化运营,并为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做好准备。

法国和英国品牌也缺席。法国品牌雪铁龙和标致,以及英国品牌捷豹和路虎也选择退出今年的车展。路虎则举办了一场单独的交流活动,探讨其在中国的电气化战略。

豪华品牌退场。与2023年的车展(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宾利和保时捷共享8.1h展位)不同,今年只有宾利和保时捷继续参展。此次退出恰逢中国超豪华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售价100万元人民币(13.7万美元)及以上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3%。

同时,自主品牌正在进军豪华汽车市场。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旺近期累计销量突破1万辆,与比亚迪旗下其他品牌一起领衔8.1H展馆。此外,面向迈巴赫和劳斯莱斯客户的迈凯伦S800也在5月上市前首次亮相。

取而代之的是,小米汽车、零跑汽车(由Stellantis投资)和华为旗下黑马等新晋品牌,吸引了大量关注,代表着中国汽车创新的最新浪潮。 中国车企面临的挑战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大众、通用、福特、宝马等外国汽车制造商与中国国有企业组建的合资企业。这些合作帮助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并为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汽车等中国品牌的蓬勃发展铺平了道路,如今它们在全球挑战着曾经的领头羊。

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出口以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并在各个细分市场提供价格极具竞争力的车型。易车研究院的周立军将上海车展描述为一场“适者生存”,并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从全球汽车市场的配角转变为领头羊。

一些中国企业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而另一些企业则在适应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贸易紧张局势——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正在重塑中国企业的战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新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包括对汽车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同时维持基准进口关税不变。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令使一些国家暂时免于征收额外关税。

作为回应,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大对海外制造的投资,以规避关税。这与丰田和本田等日本品牌过去的策略如出一辙,它们通过在美国建厂来应对贸易争端,目前在美国雇佣了数十万名员工。

然而,障碍依然存在。荣鼎咨询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近一半的市场对中国汽车实施进口限制,通常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对电动汽车中嵌入的先进电子设备表示担忧。全球只有约12%的市场对中国汽车出口保持相对开放,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南非。另一个主要市场俄罗斯也已接近饱和。

此外,中美关税战也给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阻力,尤其是在其进军西方市场方面。惠誉评级指出,虽然美国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但需求冲击和其他市场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构成了重大风险。此外,与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相比,中国电池制造商可能面临储能电池关税带来的更大影响。

尽管面临这些障碍,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仍在蓬勃发展。 2025年第一季度,受政府补贴延长和激烈的价格竞争推动,中国国内新车零售额增长了5.9%。新能源汽车占据了总销量的47%,价格实惠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高价位车型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降。

未来几年,全球汽车格局将取决于中国能否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凭借技术创新、战略性市场扩张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关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不仅势不可挡,更正在定义出行的未来。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