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至十年,大家一直在做电化学体系的创新,后来这方面路线基本确定下来了。前几年,大家又开始做结构创新,现在结构创新也基本走到头了。随着芯片技术尤其是国产化芯片的成熟,我们觉得可以从微电子角度进一步做热机电一体化的创新,也就是智能电芯技术。”4月24日,欣旺达动力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陈斌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
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1至2024年,欣旺达位列中国HEV混动汽车电池装机量第一,2024年欣旺达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
4月14日,工信部发布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下称“新国标”)被称为“史上最严”。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从此前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等。
在陈斌斌看来,智能电芯技术对于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很重要。传统BMS(电池管理系统)只能探测电压、电流、温度等物理信号,仅通过这些浅层次的信息,难以准确了解到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在2025上海车展上,欣旺达动力展出的智能电芯2.0,在上一代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将多维度智能传感器集成在单颗大容量电芯上,实现了对电芯内部气压、外壳形变、电化学阻抗谱等全新参数的获取。
“很多安全事故在发生之前是渐变式恶化的,这意味着可以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探测到相应的‘炎症’。”陈斌斌说。他表示,动力电池的电化学阻抗与电池寿命呈正相关关系,电芯内部气压能够反映出电池健康状况。
据介绍,欣旺达动力智能电芯2.0实现了电芯的“白箱运行”,通过解析影响电芯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多维参数,配合欣旺达动力自研的BMS算法,能从用户层面保障电芯使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与寿命,并能通过电芯级电池护照确保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控。
陈斌斌同时称,这种智能电芯的开发并非易事,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包括传感器如何避免腐蚀,高度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如何实现稳定的无线通信,以及复杂电化学体系如何进行多物理表征下的建模。
更智能的电芯是否会带来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陈斌斌表示,一方面,由于无线技术可以节省原先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线束成本,所以智能电芯最终的BOM(物料及相关费用)成本并不会增加。另一方面,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智能电芯的成本要低于传统电芯。
随着液态电池技术的开发接近极限,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安全性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焦点。今年以来,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在固态电池领域,欣旺达动力也有不少投入。
据介绍,欣旺达动力采用高镍高硅、半固态/全固态技术路线,在2024年推出首款全场景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同时完成400Wh/kg固态电池方案和工艺验证,并规划五代技术升级。
陈斌斌表示,由于全固态电池正常工作时的内部压力较高,因此其对BMS的要求也会更高,而欣旺达动力在固态电池BMS上已有一定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