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聚焦于流量与声量时,在2025上海车展上,丰田依然选择以“结构化变革”回应时代命题。这家曾被视为“保守派”的巨头,正用深度本土化战略改写跨国车企的中国生存法则。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立全球更中国”口号演变的背后,是丰田已将中国从“最大市场”升级为“全球创新原点”。通过赋予中国团队技术主导权、构建本土创新生态,丰田汽车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跨国车企生存哲学:最好的全球化,是深度本土化。
不止如此,真正颠覆性的变革发生在研发体系。当某些车企还在纠结“中方团队话语权”时,丰田已将中国首席工程师(RegionalChiefEngineer)体制推向深水区,中国首席工程师从用户调研到销售策略的全流程主导。这种机制正在重塑丰田的产品定义逻辑。
智驾退烧时代,要用对安全的坚守重构技术逻辑
过去三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2023年,30万元以上新车智驾系统装配率突破85%,城区NOA功能成为车企发布会标配。但到了2025年,行业风向突变:头部车企悄悄放缓“开城”节奏,资本市场的热钱开始撤退。
这场技术狂欢的退烧,暴露出行业深层次矛盾:当一些车企用期货功能透支用户信任,当硬件堆料推高购车成本,智驾技术正在偏离“服务出行”的本质。
在此时刻,丰田却在中国市场走出了一条新路径——智驾的核心是“辅助而非替代”,通过真实路况数据优化可靠性(如“鬼探头”预警)。在安全方面,丰田的愿景是“交通事故零伤亡”,不为炫技,只为了给消费者可靠十足的安全感。
“‘是不是成本太高了’这样的声音对我们来讲都是家常便饭,经常能够听到。为了能够向客户非常有自信地说‘我们丰田的车就是安全、安心的’,为了证明安全这件事丰田是放在首位的,我们在安全上的投入不能因为成本有丝毫妥协。在车辆行驶过程当中我们会收集更多的数据,不断地对系统和标准进行升级,也会向客户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多样性产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对安全极致的追求。”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首席技术官中嶋裕树表示。
在L4级无人驾驶技术方面,丰田同样严谨求证,走在前沿。丰田与小马智行合作的L4级无人自动驾驶车辆铂智4XRobotaxi,搭载小马智行最新的第七代自动驾驶乘用车系统方案,配备丰田的车辆冗余系统以及对系统安全状态的监控设计等,以满足安全安心的全无人自动驾驶需求。在日常运行和处理车辆博弈、高速收费站、上下匝道、临时施工等高速场景中,铂智4XRobotaxi都表现出稳定的高水平。
本地化深水区,丰田的“温度革命”
在燃油车时代,欧美车企曾允许合资公司基于其成熟的燃油车平台开发过“现地车型”,或放手在华的技术中心主导新车开发,但在智能新能源赛道,丰田选择“本地化开发”这一举措,不得不说,由此体现出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度还是很彻底的。
2025年1月,李晖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成为丰田中国有史以来首位中方总经理。这一人事调整标志着丰田将战略决策权从东京总部向中国本土团队转移。
以此为伊始,丰田展开了涉及了从管理体制、事业布局、研发体系、产品、供应链/销售体系的本地化战略变革。
以研发为例,除了前文提到的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丰田还构建了ONER&D研发体制,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比亚迪丰田的研发中心进行统合,以更快效率推动智电技术的研发。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研发体系本土化的成果——多款由中国首席工程师主导研发的BEV产品已经亮相。比如全球首发的铂智7,是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IEMbyTOYOTA共同研发的BEV旗舰车型,是bZ系列共通的丰田安心、安全、高品质与中国智慧科技的完美融合。
2011年,时任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就大胆提出,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如今,丰田章男的设想成真,未来不仅将有更多首次从中国市场诞生的丰田车型,还有丰田为不同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
站在入华60周年的品牌节点,丰田的本土化革新已超越简单的人事调整或技术引入,而是通过深度绑定中国供应链、重构研发体系、创新出行生态,丰田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跨国车企生存哲学:最好的全球化,是深度本土化;最强的本土化,是反哺全球创新。这场以“温度革命”为名的深水区探索,或将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丰田方案”。文/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