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青岛汽车厂历史回顾, 中型柴油车制造先驱, 如今归属央企发展新篇
来源:南方日报 2025-04-29 00:53:13
大字

青岛,说起它,你是不是立马想到海尔冰箱、青岛啤酒?

但你知道吗,这个以家电、啤酒闻名的制造之都,它的汽车工业是怎么一步步从“小透明”变成“实力派”的?

是啥神操作,让它在汽车圈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今天咱就来唠唠嗑,扒一扒青岛汽车工业那些年的故事。

话说1958年,那会儿青岛汽车修配厂琢磨着,咱也得有自己的车啊!

于是,“丰收”牌三轮车就这么诞生了。

你品你细品,这名字,多接地气!

虽然最后没能量产,但别小看这次尝试,它就像一颗小火苗,点燃了青岛汽车工业的星星之火,也算是给后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和人才。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虽然看不见,但重要性谁也否认不了,对不?

时间一晃到了1969年,青岛汽车制造厂正式成立,第一代产品QD69型4吨载货汽车也新鲜出炉了。

这车在当时,主要面向农村市场和轻工业运输,皮实耐用,操作简单,还挺受欢迎。

不过说白了,那时候的技术有限,QD69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有提升空间。

我觉着,这就像咱们小时候用的“大哥大”,虽然功能单一,但在当时也算是高科技了,对吧?

QD69就像青岛汽车工业蹒跚学步的婴儿,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事儿得从1980年说起,那会儿国内的卡车基本都是烧汽油的,像一汽的解放CA10,就是个“油老虎”。

但随着汽油越来越贵,卡车也得拉更多的货,汽油卡车的劣势就显出来了。

青岛汽车制造厂一看,嘿,机会来了!

果断转型,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型柴油汽车厂。

这步棋,走得真叫一个妙!

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抓住了市场机遇,真是一箭双雕。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NONO!

1986年,青岛汽车制造厂又搞了个大动作,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汽车内饰生产线。

这下,可不只是换了个“内饰”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生产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就像咱们穿衣服,外表要好看,里面也得舒服才行,对吧?

引进德国技术,就像给青岛汽车工业换了一身名牌内衣,档次立马不一样了。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1982年,青汽加入了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这就像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后盾,技术、渠道都有了保障。

说白了,就是“抱团取暖”,一起把蛋糕做大。

有了技术支持,青岛汽车制造厂开始搞事情了。

1980年代末,他们参与了解放平头卡车的研究项目。

要知道,平头卡车视野好、空间大,是当时国际上的潮流。

青岛汽车制造厂参与其中,也为中国卡车从“长头”向“平头”的转变贡献了一份力量。

时间来到1993年,青岛汽车制造厂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正式并入中国一汽,改名一汽青岛。

这就像嫁入豪门,有了更大的平台和资源,发展自然更快。

你可能会问,并入一汽之后,青岛汽车工业怎么样了?

答案是:更牛了!

1994年,一汽青岛生产的解放六平柴卡车一炮而红,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

这款车搭载着先进的发动机、变速箱和驾驶室,性能杠杠的。

到了2002年,一汽青岛的营业收入就突破了100亿元,卡车销量超过7万辆,简直就是开了挂!

为了扩大生产,一汽还在青岛即墨投产了解放即墨工厂。

这就像在青岛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汽车生产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青岛汽车工业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下,一汽解放青岛工厂也开始发力,推出了一系列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卡车。

这些新能源卡车不仅环保,而且性能也很出色,为青岛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1958年的“丰收”牌三轮车,到如今的一汽解放新能源卡车,青岛汽车工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其中既有自主研发的艰辛,也有对外合作的机遇,更有转型升级的智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彩。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