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电时代,“技术本田”正式归位。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的6.2号馆内,一场“技术交响乐”正在上演:搭载Honda动力单元的“OracleRedBullRacingRB21”赛车旁,“烨”品牌第二弹旗舰车型——GT以锋锐车型线条诠释着电动美学,从展现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安全性能的白车身旁望过去,一家家中国本土优秀供应商的名字正被逐一念响。
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本田宣布将深度融合“中国智造”的敏捷创新力,深化与Momenta、DeepSeek、宁德时代等中国优秀供应商的共创合作,以更高效响应速度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显露出本田扎根中国市场30余年的初心与决心——以技术革新为引擎,以本土化战略为支点,在与“中国速度”深度同频中重塑移动出行价值。
而从更深层次来看,本田此次的动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体系化重生”。本田通过“技术共生”联手本土头部企业,以“安全信仰”构建差异化标签,用“场景化产品”精准锚定用户需求,展现了一家传统巨头在变革期的战略清醒,并蹚出一条“非典型转型路径”——不追逐风口,而是深耕价值;不颠覆传统,而是激活积淀。这场始于上海车展的“反攻”,将重新定义本田在智电时代的市场地位。
“我们会与中国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采用中国速度,把本田既有的技术积淀充分投入,让技术进一步进化,打造更好的商品来应对市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役常务中国本部长、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五十岚雅行表示。
技术积淀与安全坚守
本田智电转型的基石
不迷信“唯参数论”,不追求技术“大跃进”,恪守品牌DNA,是本田的智电宣言。
作为本田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新一代纯电动车专属架构,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以下简称云驰架构),正重新定义“技术本田”叙事逻辑。
不同于其他品牌在硬件参数上的“狂奔”,云驰架构在全球顶级、稳定的供应链基础上,融合了本田60年的造车经验、F1赛事冠军级的底盘调校能力,以及超过20年的电动化技术积累,使得其具有高刚性、低重心、轻量化等特性,从而可为用户带来顶级驾趣、极致稳定和越级安全等优势。
尤其是在安全性能上,此次车展展台上,“烨”品牌第一弹车型解剖车,直观呈现了本田在电池防护、车身刚性、碰撞能量分散等领域的“隐形标准”。以电池安全为例,云驰架构第一弹车型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的电池包采用了12000吨一体化压铸的铝合金电池壳体,壳体抗冲击强度提升2.1倍,外加前后副车架专属电池保护横梁共同构建出的“底盘装甲”,实测可抵御28kg实心花岗岩连续刮底。电池包内采用了“水电分室”设计,冷却液与高压电路实现物理隔离,结合防火复合材料层和智能热管理系统,可让单电芯异常时的热扩散速度降低83%。
“因为电动车搭载电池所以要更加注重安全方面,在电池设计方面我们更加用心,例如电池的结构设计、四周的防护设计,乃至车身骨骼方面都要为了迎合电池搭载的位置和需要的空间来进行重新设计。”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宫原哲也表示。
本田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安全与品质”视为基石。而这种对品质的执着,正是其在中国市场积累1900万用户信任的关键。“本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第一,我们始终把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现在的电动化时代都不会改变。”宫原哲也表示。
智电技术加速守望
本田智电新篇章的希望
以品牌基因联动中国顶尖的技术公司,强强联合打造链接中国消费者的新锚点。
在2025上海车展这场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盛会上,本田以“烨”品牌第二弹车型GT的全球首秀为起点,正式拉开智电时代新篇章。
作为“烨”品牌的旗舰车型,GT成为本田技术转型的集大成之作。外观方面,GT由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车身线条锐利,锋芒毕露,展现出对速度和力量的追求。新车前脸采用贯穿式灯带设计,车侧配备电子外后视镜,整体极具科技感。
“在技术方面,GT这款车有着媲美HondaF1赛车的操控性和优越性能。”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宫原哲也强调,操控的艺术不仅体现在速度快、操作性好,最重要的是驾驶员可以安全驾驶,在保障安全驾驶的同时享受驾驶乐趣。
此外,GT的“双时空智享座舱”设计完美诠释了Honda对“驾驶乐趣”与“舒享体验”的平衡之道。主驾的AI沉浸式运动座舱以赛车化设计激发操控欲望,副驾的“款待空间”则通过华为光场屏与智能香氛系统营造出惬意舒享的私享空间。这种同时兼顾“驾驶乐趣”与“舒享体验”的设计,打破了电动车同质化竞争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GT车型还将搭载与“全球严选”的中国本土供应商Momenta合作开发的量产辅助驾驶技术,并接入DeepSeek的AI大模型,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智能化出行体验。而从“功能满足”到“体验升维”的背后,不仅意味着本田对“移动工具”到“移动伙伴”的角色重构,更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与积极匹配。
在华战略升维
以中国基因激活全球积淀
以用户需求为战略圆心,以开放生态与技术迭代为创新半径,本田正以全价值链协同之势,在中国市场擘画出持续生长的本土化价值闭环。
如果说技术是本田转型的“硬实力”,那么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则成为其战略转型的“软实力”。本田此次与Momenta、DeepSeek、宁德时代的合作,一方面标志着其从“技术输入者”向“本土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则是本田扎根中国市场30余年的诚意表达——通过本土化技术共生,精准捕捉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安全性与品质体验的深度需求,以“中国方案”回应“中国期待”。
以本田与Momenta共同研发的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和携手AI技术全球领先的DeepSeek打造智能出行新体验为例,不同于简单的“拿来主义”,本田进一步扩充“朋友圈”的原则,更多是结合本田自身的优势,再充分运用供应商的优势,进行“强强联合”。
在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化方面,本田已有完善的自研产品HondaSENSING安全超感和Honda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的技术积累,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而Momenta在中国市场上有技术和速度的领先优势,DeepSeek的AI大模型会带来更为自然的语音交互体验,这种既有先进的技术赋能,同时又恪守安全与品质本心的合作方式,是独属于本田坚持以自身技术和安全品质来打造产品的“产品哲学”,无疑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智能和更有信心的出行体验。
而在动力电池的研发上,接下来本田也将结合自身电气化技术积累,进一步深化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开发本田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为烨品牌第三弹车型的推出奠定性能与安全的双优基础。这种稳扎稳打的技术路线,更是与其全球品质标准一脉相承。
事实上,本田立足中国市场并耕耘30余年,始终把中国视为核心战略市场,并大力推动尖端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量产。早在2013年,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加速培养现地本土研发能力,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硕果累累,目前本田烨品牌的车型就是以中方员工主导研发的产品,将持续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优质产品。而如今面对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浪潮,本田位于武汉与广州的两大基于“智能、绿色、高效”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工厂已落地并实现投产,在坚守全球品质标准的基础上,以“中国速度”拥抱变革,度过这段新能源战略转型的“过渡期”。
从新能源工厂的落成,到NOA的共同研发和量产,再到AI大模型的本土化适配,最后到CTB电池的联合开发,本田的转型之路清晰可见——以技术为锚,以合作为帆,在中国市场的巨浪中稳健前行。其“与中国同频”的战略,不仅体现在对本土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更反映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极致尊重。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技术定义体验”的新阶段。本田此次展出的技术成果与战略布局,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这个拥有70余年历史的品牌,正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用初心与决心书写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国故事。
文/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