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美国汽车关税大调整: 车企绝处逢生, 全球供应链再迎变局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5-04-30 01:58:25
大字

2025年4月29日,美国贸易政策迎来戏剧性转折。特朗普政府宣布优化此前备受争议的汽车关税政策,取消关税叠加机制、降低关键零部件税率,并为车企提供过渡期缓冲。这一调整被业界视为“止血式补救”,但背后折射的,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化产业链之间的激烈碰撞。

‌一、政策调整:车企的“止痛药”还是“新枷锁”?‌

‌追溯退税:真金白银的补偿‌

新规允许车企申请退还因钢铝关税与汽车关税叠加而多缴的税款。以一辆进口成本3万美元的车型为例,叠加关税曾导致单车成本飙升超6000美元,追溯退税或为车企释放数十亿美元现金流。

但退税额逐年递减(首年3.75%,次年2.5%),车企需在2027年前完成供应链调整,否则仍将直面成本压力。

‌关键零部件“开绿灯”‌

锂离子电池、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关税暂时豁免,本土组装车企成本压力骤减。特斯拉、通用等依赖进口电池的企业或成最大受益者。

‌争议点‌:豁免清单未涵盖车载芯片、传感器等高技术部件,被质疑“治标不治本”。

‌供应链转移的倒计时‌

政策明确要求车企在过渡期内将生产环节转移至美国。福特已宣布投资30亿美元扩建密歇根州工厂,但业内普遍认为,高度依赖中国、墨西哥供应链的中小型车企恐难达标。

‌二、政策急转弯:一场由“自伤”引发的危机‌

‌“加税—混乱—补救”的恶性循环‌

‌2025年4月3日‌,美国将进口轻型汽车关税从2.5%猛增至25%,导致进口车终端售价平均上涨18%,福特Bronco、大众ID.4等热门车型销量暴跌30%。

‌5月3日‌,汽车零部件加税政策落地,美国本土车企因依赖海外供应链陷入“断供恐慌”,福特被迫推迟电动皮卡量产计划。

‌车企的集体反扑‌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联合12家车企向白宫递交抗议信,直指“关税政策让美国制造失去竞争力”。

消费者用脚投票:4月美国汽车销量环比下滑22%,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三、全球产业链震荡:谁赢谁输?‌

‌短期赢家‌

‌美国本土组装厂‌: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宝马南卡罗来纳州工厂因零部件关税豁免,成本下降约5%-8%。

‌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SK Innovation或加速在美建厂,抢占政策红利。

‌长期隐忧‌

‌贸易信誉受损‌:欧盟贸易专员直言“美国政策反复无常,企业投资信心遭重创”。

‌供应链碎片化‌:车企被迫建立“双轨制”供应链(美国与非美市场分离),全球汽车价格体系或长期紊乱。

‌四、中国车企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品牌对美出口仍面临25%整车关税壁垒,短期难以破局。

‌机遇‌: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若纳入豁免清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供应商或借道墨西哥“曲线入美”。

‌结语‌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的“退一步”,与其说是对全球化的妥协,不如说是对产业现实的低头。然而,这场以政治博弈为底色、以供应链撕裂为代价的调整,能否真正拯救美国汽车业?答案或许隐藏在车企的财报数据与消费者的购车账单中。唯一确定的是,全球汽车产业已站在新一轮剧变的起点。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