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长城月销9.8万辆仍佛系! 不打价格战, 是底气还是无奈?
来源:看看新闻 2025-04-29 04:13:07
大字

在2025年3月的汽车市场中,一场血雨腥风的价格战正在拉开帷幕,比亚迪、吉利和奇瑞等品牌为了抢占市场纷纷调整价格,以量取胜。在这场以疯狂降价为主旋律的竞争中,长城汽车却显得格格不入,仿佛一个独立于外的局外人。根据最新的官方产销快报,长城汽车当月的销量为97,991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也仅为25.7%。在1000万辆的市场平台上,仅有四分之一的新能源销售比例显然不足以让长城在竞争对手的火力全开之中稳住脚跟。

长城所坚持的并不是通过削价来获得销量的短期利益,而是一个明确的利润至上的战略。这也许是长城汽车一贯的做法,单车净利润在2024年达到了1.03万元,比起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不少,显示出其坚守利润的决心。然而,正如一场赌局,长城是否因此而成功,仍存在巨大的争议。长城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与挑战时,其策略是否会成为继续前行的指南,还是会让其逐渐陷入竞争的深渊?

长城汽车不参与价格战的策略值得探讨。单从利润而言,长城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表现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其皮卡和坦克品牌在市场中牢牢占据了一片天地,特别是在皮卡市场,其销量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半。坦克品牌同样在硬派SUV市场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即便如此,长城似乎并未对市场的变化感受到足够的警惕,尤其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当下,哈弗品牌的产品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哈弗H6为例,这款曾经备受青睐的国民SUV,在销量的下滑中逐渐显露出危机。2023年与2024年间的销量数据不容乐观,在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车型月销26,092辆的背景下,哈弗H6的月销量降至仅10,199辆,让人感慨不已。当初狂销8万辆的辉煌已成为过往,现在的哈弗正面临一场稳固市场地位的中年危机。是否可以持续依靠燃油车的老本生存,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多年来积累的品牌认知或许不能再为其在新能源时代的转型提供支持。年轻用户对新事物的追求远胜于对品牌旧有形象的依赖。他们更愿意为性价比高的车型买单,而这一点正好暴露了长城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短板。长城在多个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几乎没有足够的爆款支持,反之,竞争对手如比亚迪和吉利等则在新能源市场中推出了多款热销车型,通过精准的市场切入和相对灵活的定价,进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哈弗的新能源车型为何始终未能成功突破市场的重围?

从定价因素来看,哈弗新能源车型的起售价通常高于同类竞品,且在没有给予消费者足够优惠的情况下,市场反应自然乏力。以枭龙MAX为例,其起售价为15.98万元,较同配置的比亚迪宋PLUS DM-i贵出1.5万元的定价,无疑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哈弗新能源车型在技术上的滞后及用户反馈的问题,也让其在市场上主导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越发智能化的车型已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宠,用户对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的期待急剧提升,而哈弗却依然坚持使用更为老旧的技术。这种产品力的差距,使得哈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焦头烂额,身边的竞争对手正以更产品和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占领了属于他们的市场。

除了哈弗品牌,长城的皮卡和坦克系列似乎依靠小众市场的利润支撑守住了这块阵地。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对手品牌战略的进攻,长城能否继续维持住这个优势未必能有明确的答案。坦克品牌从一开始就弥补了硬派SUV市场的空白,但随着市面上竞品的不断涌现,将会对其原有的市场份额提出挑战。举例而言,随着比亚迪推出的同类型硬派SUV,长城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而在皮卡市场,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也在试图抢占市场份额。长城炮作为换代车型的过渡与生存,虽然凭借改装生态建立了一定的市场护城河,但当未来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真正进入这一领域,长城必然需要面对反击,一旦这些品牌在越野性能和改装生态上取得突破,长城的利润来源也将受到巨大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步伐过于缓慢。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54%以上,长城的占比却仅为25.7%。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长城的战略失误愈发明显。面对比亚迪与吉利等竞争对手,以油电同价的方式吸引市场需求,长城并没有果断出击。与其在新能源市场中苦苦支撑,不如利用自身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积极转型,争取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否则等待其将会是一个长久的寒冬。

只能说,以长城现在的慢性自杀式转型策略,其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现今的市场竞争从未像现在这般严厉,燃油车型市场份额正在加速萎缩,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多元化,长城已经不能再沉醉于自身的良好历史表现,而是应开始认真考虑未来的的选择。要么放下身段加入到激烈的价格战中,尽力保住自身的市场地位;要么持续保持目前主动迎接挑战然而又如临深渊的态度;无疑,长城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走向。

面对新能源的挑战以及行业的变化,长城在技术储备和品牌韧性上的表现也十分关键。长城目前的新技术布局如大禹电池与Coffee OS 3.0等,尚未在市场上形成对决策的促进作用。当各大品牌频繁推出的炫酷新能源车型与技术时,长城能否在这样的巨浪中屹立不倒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考验。

未来,长城汽车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战略重振?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快电动车型的市场布局,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同时,在已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拥抱变化,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毕竟,唯有顺应市场的潮流,长城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持久生存。

综上所述,长城汽车所采用的逆势而行策略虽看似稳健,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显然值得宣传与讨论。长城的选择不仅是关乎自身的未来,更是关系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走向。在后疫情时代,市场正在进化,长城究竟能否紧随潮流,理智审视市场并作出准确决策,而不仅仅是在竞争中寻求短期的胜利,正是值得期待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